第22節

「眾生皆平等,願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脫離人間疾苦,阿彌陀佛。」之後捧起地上的小鳥就地安葬。
這一晚,釋源累極了,本就短短的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卻是久久不能安眠,想當年僧人行腳,路途隨處可見信眾頂禮,他們那虔誠的眼光,最是能打動他的心,他日日對佛為眾生祈福,眾生心中存佛,如此最是安好,可如今,哎,佛門商業經濟化不在少數,『信眾』遍佈天下,可心中有佛者有幾?
最是可怕的不是無佛,而是有人心中的那片淨土,被世界繞眼的煙雲,蒙心的浮華而污染,口中道義,心中黑暗,忠義、道德在利益面前的脆弱,世人對此的置若枉然,此乃人生最大的悲哀。
世人又道佛解蒼生之苦,誠心理佛便會得到庇佑,可誠心者歷經萬難,遭受生活各種坎坷時,仍是求不得人生真諦,內心的訴求仍不得上達天聽,如是,佛又在何方?
自己雖非深得慧根,不過一生用心拜佛,誠誠懇懇,不曾有過一絲懈怠,可也參透不了人性,磨難,世間萬物.......
釋源一夜打坐,不曾闔過眼。
這次苦行,釋源並沒有按照原定的路程到達某個寺廟,而是一路往前,不斷的走,不斷的看,不斷的參悟.......
很多時候到了過食的時間,卻沒有乞得任何食物,佛門規定,過午不食,釋源法師便可能幾日不曾食齋。他一心撲在人性的根源,萬惡的根源,佛門的根源上探求真知,可越是想明白,越是搞不明白。
一日晚上,釋源待在愈加破舊的帳篷內打坐,此時的他愈發的消瘦,臉頰深陷,僧袍鬆垮垮的套在身上,就這麼安詳寧靜著坐著。
許久,釋源法師猛地睜開眼,啊了一聲道:「苦難本無根源,人的一生便是一場磨難,世間亦無佛,處處無佛處處佛。」
說罷,釋源法師再次闔上眼,嘴角泛起弧度,淺淺笑著,皺起的眉頭也慢慢鬆開,如釋重負道:「阿彌陀佛。」
多日後,有人發現了這頂破舊的帳篷和已斷氣的釋源法師,人雖已逝,可面不改色,肉身亦是不腐,嘴角還掛著淺笑,好似只是在睡覺,還做了個好夢。
曾有一遊僧道:「釋源法師已坐化成仙,往生西方極樂。」
世人皆奇以為之,遂登佛門欲一睹釋源法師金身,可尋不得見,寺院道,釋源法師托夢主持,燒了肉身,為求免去世間的浮華之氣,將骨灰撒向大地,願化為泥。
於是,寺院便替釋源法師火化了肉身,骨灰撒在了一處僻靜祥和之地。
【生於浮華,何得自由。】
【有親有友,豈得隨性。】
【紅塵紛擾,哪得完人。】
【紅綠紛雜間,心中留一隅淨土即可,為己,亦或他人】
《浮華三盞熱血一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