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進軍

沒過幾日,紀王終究是按捺不住率兵攻打南都,圖窮匕見,和肅王真刀真槍見血地拼殺起來。南都街頭殺聲震天亂成一團,所有百姓都閉門不出,方先野也被困在瞭金安寺中,便也隻好日日陪同皇上。

皇上確實已經是強弩之末,但是還硬撐著一口氣等著他的兩個兒子拼到兩敗俱傷,再現身完成最後一擊。

方先野便同趙公公一起照顧皇上。松雲大師深諳岐黃之道,日日都來把脈送湯藥。

某日黃昏,皇上終於從成天的昏睡中醒來,目光迷茫地望著窗外的樹影,突然對方先野說道:“方愛卿此前說自己自幼失怙,這是怎麼一回事?”

方先野有些意外,他行禮恭敬道:“啟稟聖上,臣幼時傢中遭遇旱災田地顆粒無收。逃荒路上一傢五口三人餓死,父親將我賣給一富戶為仆,後臣又被輾轉變賣多次。幸而遇到一位教書先生憐惜臣身世坎坷,為臣贖身又教臣文章,臣得以學成趕考。”

“那教書先生呢?你父親呢?”

“先生病故瞭,後來臣再去尋父,發覺父親在與臣分別的第二年便亡故。”

皇上沉默瞭一陣,轉過頭來打量著方先野,疲倦的眼裡沒有什麼神采。他道:“如此身世,愛卿說來卻十分淡然。”

“世人皆苦,不獨臣一人。”頓瞭頓,方先野說道:“臣入仕,便也是希望世上能少些苦命人。”

這幾日他對於皇上的問題回答總是非常得體,既不邀功也無怨言,行事極為冷靜。皇上便沉默瞭,他瞇著眼睛悠悠地看著陽光慢慢暗下去,待到隻剩一絲昏黃的光線時,他輕聲說道:“太陽要落瞭。”

待方先野抬頭順著皇上的話望過去時,卻聽皇上說道:“朕知道方卿聰明能幹。你在戶部、在雲洛兩州做的成績朕看在眼裡,你上書的改革建議也頗有見地。可是方卿,這世上從不缺聰明人,缺的是時機二字。”

“若朕能多活幾年,你的時機會比現在好。”

皇上的語氣平和,仿佛是在推心置腹地與他說話。方先野想皇上所說的意思,大概是指他原本打算在這幾年裡再為晉王增加一些勢力,或許可以把方先野從裴國公那邊摘出來,暗暗放到晉王麾下。

隻是如今這個形勢,這一切是來不及瞭。

“你救瞭朕,這些時日也並未透露朕的行蹤。松雲說你是可信之人,他看人向來很準,這次也沒有看錯。”皇上淡淡地說道,轉過眼睛來看向方先野,說道:“既然如此,朕便給方卿這個時機。”

“朕擬一道旨意給你,你救駕有功,朕封你為忠和侯,提你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。”

方先野怔瞭怔,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便是升於宰執之列,平步青雲,這是他入仕以來夢寐以求的位置。他立刻叩首謝恩,心中驚訝震動之餘,疑雲卻蓋過瞭喜悅。

他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。

皇上沉默一會兒後,便幽幽說道:“朕記得你與段帥素來不睦。”

頓瞭頓,皇上仿佛感嘆道:“段帥如今,還沒有回來啊。”

那不祥的預感在方先野的心中慢慢擴大。

皇上派來的使者自然早已到瞭段胥營中,也自然“不幸”遭遇劫匪,九死一生撿回一條命,但丟失瞭詔書和兵符。段胥客客氣氣地接待瞭使者,表示自己對使者的話是全然相信的,隻是看不到兵符和詔書,按律例他絕不能撤軍。

安頓好使者後他還是該幹嘛幹嘛,像是完全不知道南都這檔子事似的。丁進道這使者丟瞭兵符詔書本就是大罪,按常理早該逃跑瞭,但還是快馬加鞭地來這裡通報消息,看來是把這個消息看得比身傢性命還重,消息應當是真實的。

史彪便有些犯愁,對段胥道:“皇上叫我們回去我們卻不回去,之後不會被秋後算賬掉腦袋罷?”

段胥抱著胳膊看著桌上畫有兵力分佈的地輿圖,答非所問道:“史彪,自我們進攻幽州以來,死傷如何?”

史彪撓撓頭,丁進看他一眼,搖搖頭然後答道:“歸鶴軍十三萬人,死者三千,傷者九千。成捷軍七萬人,死者八百,傷者三千。堂北軍十萬人,死者五千,傷者一萬五千人。總死八千八百餘人,傷者兩萬七千人”

段胥點點頭,道:“我攻他守,幽州地形復雜,我們戰損比丹支大得多。丹支被我們擊潰將幽州大半城池讓出,但主力還在,一旦撤軍我們攻下的幽州十三城立刻便會回到丹支手中,不光如此,與幽州毗鄰的景州和齊州會不會有損失還未可知。那我們這三萬多人為何而傷,為何而死?”

南都那滿城權貴的命是命,他們在戰場死去的這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?

段胥到底是沒把這句大逆不道的話說出來,他隻是抬眸看向史彪,笑意盈盈。

“我的將士絕不白死,我段胥打下來的土地,誰也別想讓我吐出來。若回去要掉腦袋我第一個掉,絕不連累你,你放心。”

史彪便有些羞赧,他高聲道:“我史彪的命是段帥的,段帥要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,我的腦袋還在脖子上就絕不讓大帥掉腦袋!”

丁進冷然道:“就會說大話。”

史彪頓時吹胡子瞪眼,段胥眼見這兩個部下又要爭執起來,便轉頭對丁進說道:“方才聽你說起歸鶴軍裡有些議論,所為何事?”

丁進想起來此事,正色稟報道:“前段時間丹支士兵突然力大無窮、刀槍不入,我們遇到瞭進軍以來最大的阻力,軍中士兵多有疑惑。有關於神鬼之論甚囂塵下,馬上便是最關鍵的撫見城之戰,我擔心軍心不穩。”

段胥合上雙手放於唇邊,邊思索邊笑得明朗:“路達的策略推進得不錯啊。”

上次他來北岸時還沒有幾個漢人知道蒼神,這次再來許多漢人已經知道瞭蒼神的傳說,甚至戰事遇阻也能聯想到蒼神的神跡。若他再晚來幾年,怕不是許多漢人都能口誦蒼言經信奉教義瞭。

“先把戰法定下來,開戰前我會和他們談談的。”段胥指著地圖道。

此番討論持續到深夜,段胥和丁進史彪推演著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,排兵佈陣。前面的戰事他們這一線幾乎是全勝,但是也幾乎都是擊潰戰,丹支軍隊主力未有太大損失。撫見是段胥為丹支選定的埋骨之地,要在此處殲滅其主力軍隊。

段胥隨手便把撫見的地形畫得清清楚楚,史彪不禁疑惑段胥沒去過撫見城,怎麼能對撫見城這樣瞭解。

段胥笑道:“我說仙人托夢,你信不?”

史彪一臉茫然。在這些方面丁進就懂事得多,他是從南都跟著段胥剿匪又到瞭北岸來的,早就習慣段胥的神秘,隻是拍拍史彪道聽著就是瞭。

待到萬事備妥之後,段胥召集歸鶴軍的精銳將士,在行雲山上歃血祭拜。那日陽光明媚,無數鐵甲兵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如同波濤翻覆的鐵海。

段胥亦身披銀白色鎧甲站在高臺之上,破妄劍在他腰間隨風敲擊著鐵甲發出錚鳴之聲。天高地遠,身披鐵甲之人渺小而浩瀚,段胥望著臺下這些精兵強將,淡笑著開口。

“歸鶴軍從創立伊始便由我統領,諸位是我親手帶出來的兵。我並不比諸位年長多少,也不是裝腔作勢抑或莊嚴肅穆之人,我從第一天開始便告訴諸位,最重要的評價並不來源於我們自己而來源於敵人。我和我們歸鶴軍的名字要成為敵人的噩夢,我們便是死也要暢快地死,要嘲笑他們,因為他們終將流血、流淚、雙膝跪地臣服於我們。”

“我們從來沒有打過哪怕一場敗仗。在操練羽陣車的時候,你們中許多人質疑過,這樣龐大的戰車復雜的戰法,練它何用?但是我們一年年把這戰法練到純熟,以至於在北岸我們仍然未嘗敗績。丹支的騎兵強悍,確實如此,他們胡契人是馬背上長大的,他們曾經憑借著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一路南下,搶瞭我們的十七州,屠戮千萬之眾。這千萬之眾裡有或許有我們祖父母的父輩,我們無數的手足,但是如今我們回來瞭,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,我們也要讓他們嘗嘗我們曾經的恐懼。”

“有人說害怕丹支的神鬼。不,該恐懼的是他們!被胡契人所殺的我們的先祖,他們的屍骨便埋在我們的腳下,他們的鬼魂填滿瞭山川湖海,若他們能發出聲音,必將震耳欲聾令胡契人肝膽俱裂。若天地間真有鬼神助力,我們的力量定是他們的萬倍,隻待我們為他們洗雪冤屈,報仇雪恨!”

“如今幽州的十之六七已經在我們手中,前面是最後的重鎮撫見,撫見之後拿下幽州便是時間問題。幽州在何處?這裡是丹支的咽喉,可以直逼丹支上京,那些王宮裡的胡契人要怕得瑟瑟發抖,我們手中的一根長矛掉在地上,他們也要從睡夢中驚醒——他們不該如此嗎?他們犯下瞭滔天罪惡,至今奴役著我們的兄弟,難道還能高枕無憂嘲笑我們的無用嗎?”

段胥抬起手指指向撫見城的方向,一字一頓說:“我大梁的軍隊在此,定要滅丹支,復中原,以祭亡魂!”

風聲將他的聲音傳得很遠,在山谷之間回蕩。高臺下的士兵們舉起手中的長矛長戈,山呼海嘯般地高喊道:“滅丹支,復中華!滅丹支,復中華!”

他們的目光灼灼發燙,聲音因山谷回蕩而層層疊加,天地為之震顫。段胥的喉頭一甜,他波瀾不驚地咽下口中湧上的鮮血,拔劍指向撫見城,道:“擊鼓傳令,未時進軍。”

丁進稱是。

段胥自高臺而下,拍拍丁進和史彪的肩膀,道:“我還未傷愈,便不上戰場瞭。此戰就拜托你們瞭。”

歸鶴軍便浩浩蕩蕩地如同一片黑雲,壓向瞭戒備森嚴的撫見。

於此同時,在混亂與廝殺中的南都,隱匿於金安寺的昏睡著的皇上突然從夢中驚醒,抓住瞭旁邊方先野的胳膊。方先野驚詫地側過身去,道:“皇上,您可還安好?”

皇上睜著眼睛,喃喃道:“朕夢見母後瞭……”

方先野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,便聽皇上接著說道:“母後還在時,西河郡主偶爾進宮陪伴,朕還抱過她的孩子——段舜息,朕也是抱過的。”

“所有的小孩都怕朕,隻有段舜息不怕朕。想來段帥這個人從骨子裡,對朕對皇傢就沒有什麼敬畏。”皇上慢慢轉過頭看向方先野,因生病而混濁的眼睛裡露出一絲陰鷙的神色,說道:“他還是沒有回來。”

《白日提燈》